時節到了秋分,秋意似乎更濃,氣溫下降、濕度退去,空氣干爽舒適,天高云淡,如果空氣中彌漫著桂花香或瓜果香,就更完美了。然而,如果你認為,一切就該按此“劇本”走下去,那就錯了。蕪湖本周前期有一次降水過程,令人意外的是,本周后期最高溫或攀至32-35℃,入秋進程受阻。
春華秋實,春的耕耘迎來秋的收獲。秋分日也是農民豐收節,無為、南陵、灣沚等各縣(市)區都舉辦了豐富多彩的豐收節活動,人們迎秋、曬秋、分享秋收喜悅。如果你有空去鄉村、田野走一走,或許你對秋分的涵義感受更深刻。古人認為立秋是秋季的開始,霜降是秋季的結束,而秋分正好處于立秋和霜降的中間,因此秋分就有了平分秋季的意思。不過,按照現代氣象學的標準,連續五天平均氣溫低于22℃,那么這五天的第一天視為入秋日。過去一周,我市氣溫總體較為低迷,晝夜溫差加大,出現過連續4日最低溫小于20℃,也出現過連續三日平均氣溫低于22℃,但最終還是未達到連續五日的標準,入秋進程中斷。
要說同樣是秋分時節,不同年份的氣溫差別還是挺大的。近30年氣象觀測數據表明,蕪湖市氣溫最高的秋分日出現在2008年,為35.7℃,氣溫最低的秋分日出現在2010年,為14.7℃。今年,進入秋分以來,蕪湖的天很藍、云很美、氣溫也舒適,晨間會有些涼颼颼,陽光出來后氣溫逐步回升。過去數年間,蕪湖國慶假期出現30℃以上的氣溫很常見,真正入秋或要到十月中旬。
▍記者:李賈 實習生 葉琳瑤
▍攝影:陳劍
▍編輯:邢嘉
向含山縣城的公路像山腳下的褐色綢帶,將人帶到煙火家園。“前面就到縣城了”,司機師傅指著遠方的高樓說。轉彎時,整座縣城似乎是從山褶里滑出來的。難怪,含山因“群山列峙,勢若吞含”得名。
運漕古鎮位于含山縣境內,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這里的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因此知名度較低,但正是這種低調和寧靜,讓這座古鎮得以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風格。
蕪湖市加快推動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布局不斷完善。據市相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包括自用、專用及公用充電樁在內,全市新能源充電樁數量已達3.2萬多個。其中,公用充電樁方面,2022年以前(含2022年)全市僅有2030個公共充電樁;2023年新建2322個公共充電樁;2024年新建2115個公共充電樁;2025年預計新增1943個,實現了公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市、縣(區)、鄉鎮的全覆蓋,基本形成主城區“10分鐘充電圈”。據介紹,這些并不包括市場上各個企業零散建立的充電樁。
5月1日上午10時許,鏡湖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隊民警葉禮成和同事帶著機器警犬來到古城景區。隨著葉禮成的操作,機器警犬挺直"腰板",神氣十足地跟隨民警踏上巡邏之路,它行進時"噠噠噠"的腳步聲,加上不時扭動的腰身和頭部,模樣可愛,迅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