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于8月19日至20日在合肥舉辦。
在安徽蕪湖展廳(如圖),中聯農機、瑞馳蘭德、德邦大為、中科感知等蕪湖市相關企業充分利用博覽會交流平臺,“廣”覓商機,亮出各企業產業優勢,集中展示蕪湖市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成果(簡稱“兩利用”成果)。
科技融入產業 秸稈變廢為寶
“我們是利用秸稈纖維變成生物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企業。”來自蕪湖的安徽大航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俊保指著展臺上的“單糖”展品說,秸稈“單糖”經過發酵后變成乳酸,乳酸再經過聚合反應變成高分子聚乳酸材料。聚乳酸塑料是環保、無毒、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以作為超市方便袋、一次性吸管、塑料袋、餐盒等很多用完即棄產品的原材料。這些成品如果放在土壤幾個月后,便可在土壤里自行降解,變成水和二氧化碳。
李俊保還介紹說,聚乳酸材料還可以做成聚乳酸紡織纖維,可制成衣服。
在蕪湖館,記者了解到,南陵縣科碩秸稈加工有限公司將秸稈變廢為寶,該公司將秸稈制成環保餐具、拖鞋、梳子等。
蕪湖建成國內首條自動化秸稈肥料化生產線
來自蕪湖的安徽瑞馳蘭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材料的秸稈肥料化系列產品,在生產工藝上取消了傳統翻堆發酵占地耗時的環節。
安徽瑞馳蘭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永峰告訴記者,“我們建成了國內首條自動化秸稈肥料化生產線,利用公司獨有的高酶復合微生物技術,不需要經過幾十天的發酵,僅用3個小時,就可以將秸稈變成生物有機顆粒肥”。接下來,公司還將繼續擴大秸稈肥料化生產線的產能。
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48%
記者了解到,蕪湖市常年農作物秸稈理論資源量約180萬噸,可收集量約130萬噸。2021年全市農作物秸稈收集量134.33萬噸,利用總量為122.88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91.48%,其中產業化利用量占農作物秸稈利用總量比例達到45.02%。
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有秸稈年利用量超過500噸的規模化企業54家。預計2022年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92%,其中產業化利用量占比超過50%。
秸稈綜合利用裝備產業年產值突破100億元
在本屆博覽會上,還設有蕪湖市秸稈綜合利用裝備產業集群展區。展區展示有水稻有序拋秧機、圓草捆打捆機、履帶自走式方草捆打捆機……
記者了解到,目前蕪湖已實現水稻收獲機、秸稈粉碎機、機械化還田機、打捆機、生物質制料機、制肥機械等秸稈綜合利用裝備的規模化生產與推廣應用,形成以中聯農機、瑞馳蘭德、德邦大為、瑞豐農牧、斯高德、特種農業裝備研究院、中科感知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
品種齊全的秸稈暨糞污綜合利用裝備產業集群。蕪湖市秸稈綜合利用裝備產業集群規模以上企業達20余家,年產值突破100億元以上,為實施“機械強農”行動打下堅實基礎。
9家專業型企業攜26款產品亮相農機新品展
在此次博覽會舉辦的農機新品展上,來自我市安徽斯高德、德邦大為、蕪湖多加農業、安徽春風農機在內的9家專業型企業攜26款產品亮相農機展。
“現在農村剩余勞動力都是年紀比較大的,小型微耕機的優點就是勞動強度比較低、安全性比較高、操作簡單,在山區、丘陵地區特別受消費者歡迎。”安徽春風農林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許維告訴記者,公司研發的水旱兩用四驅微耕機等系列產品,主要用于茶園、果園或者狹小地塊的旋耕、除草、開溝、培土、施肥等方面。公司的產品填補了國內山區丘陵和設施農業經濟作物小型農機的空白,并出口東南亞、非洲、中東等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
現代農機產業發展迅猛
記者獲悉,近年來,蕪湖市著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大力發展高效、智能、復式作業機械。
截至2021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228萬千瓦,擁有各類農機具82.6萬臺(套),建成高標準農田226萬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7.23%。蕪湖現代農機產業發展迅猛,規模以上企業104家,高新技術企業41家,形成以中聯農機為龍頭,其他整機、配套企業為支撐,擁有完整農機產業布局的現代農業機械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大江晚報記者 王葉華 文/攝
向含山縣城的公路像山腳下的褐色綢帶,將人帶到煙火家園。“前面就到縣城了”,司機師傅指著遠方的高樓說。轉彎時,整座縣城似乎是從山褶里滑出來的。難怪,含山因“群山列峙,勢若吞含”得名。
運漕古鎮位于含山縣境內,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這里的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因此知名度較低,但正是這種低調和寧靜,讓這座古鎮得以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風格。
蕪湖市加快推動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布局不斷完善。據市相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包括自用、專用及公用充電樁在內,全市新能源充電樁數量已達3.2萬多個。其中,公用充電樁方面,2022年以前(含2022年)全市僅有2030個公共充電樁;2023年新建2322個公共充電樁;2024年新建2115個公共充電樁;2025年預計新增1943個,實現了公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市、縣(區)、鄉鎮的全覆蓋,基本形成主城區“10分鐘充電圈”。據介紹,這些并不包括市場上各個企業零散建立的充電樁。
5月1日上午10時許,鏡湖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隊民警葉禮成和同事帶著機器警犬來到古城景區。隨著葉禮成的操作,機器警犬挺直"腰板",神氣十足地跟隨民警踏上巡邏之路,它行進時"噠噠噠"的腳步聲,加上不時扭動的腰身和頭部,模樣可愛,迅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