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大江資訊記者實地探訪了位于弋江區的“柏莊春暖花開小區”,聚焦相關物業問題和亂象。時隔5個月,當初承諾“照單全收、積極整改”的物業做了什么工作,小區是否在這盛夏已然“花開”?帶著這些“疑問”和“期盼”,8月初,記者再次來到柏莊春暖花開小區,實地走訪小區物業整改進展情況。
地上停車位變身“彩虹道”
▲小區內部道路整改前后
記者從小區南門進入,兩邊緊靠圍墻的路面,原本的停車位已經變身藍色的“彩虹道”,看起來格外醒目。小區物業整改之前,這里曾經是業主們地上的停車點,道路曾一度因此變得狹窄。如今經過路面粉刷和加裝護欄,小區道路的面貌也已明顯改觀,尤其是“彩虹道”設置后,整條道路變得暢通無阻,看起來清爽整潔。
對此,小區物業的朱經理告訴記者,之所以設置“彩虹道”,是想通過拓寬馬路合理規劃路面停車,同時給消防救火車、120 救護車等急救車輛讓出生命通道……道路變寬是我們本次工程的重要目的,合理規劃路面車位,引導更多車輛下至地庫。
地下車庫煥然一新
隨后,記者沿著小區中軸“主干道”往北走。在主干道的一小塊空地上,柏莊物業豎起了一塊面板,將他們小區物業的整改內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公示上板,一目了然。
記者發現,在公示板上,基礎設施改造是整個小區物業整改重點。其中,多張圖片皆是關于小區地下車庫整改的。那么,此前大江資訊記者重點報道過的地庫問題,如今得到解決了嗎?
▲小區入庫臺階整改前后
沿著46-47號樓附近的臺階進入地庫,記者發現,原本地庫滲水的墻壁上已安裝鋼板,頂棚原本銹跡斑斑的格柵已完成打磨,頂端的蓋板正在修繕,進入地下車庫后,相比此前2月底記者所看到的畫面,已經煥然一新。
▲小區地下車庫整改前、中、后
記者前去探訪的時候,地下車庫仍處于分區域整改中,另一部分整改完畢的車庫區域地面已經刷上綠色的環氧地坪漆。物業的朱經理告訴記者,“整個地庫的整改將在8月底全面結束,目前已經完成了二分之一。”
加裝梯阻、加蓋充電棚
小區的改觀還不止這些,大江資訊記者通過實地走訪了解到,小區內很多的基礎設施都進行了增補和修復:輔道增鋪路牙石,補種補栽草坪綠植,增加30多個路燈,對樓頂天臺脫落或生銹的護欄進行了增補和除銹刷漆……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整改期間,對小區的攝像頭、充電電動車棚進行了增補。在小區中控室,記者看到監控大屏上清晰的實時畫面,幾乎覆蓋了小區的各條道路與地下車庫。
小區物業的朱經理表示,此前由于小區年久失修,一些監控設備損壞,此次整改不僅對損壞的設備進行了維修更換,還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監控設備,如今整個小區的監控探頭已達到320個,基本覆蓋小區的全區域。
此外,考慮到此前電動車亂停亂放和私拉電線充電的現象屢禁不止,物業也在原先的基礎上加設了新的充電車棚,如今多達58個,能夠保證每一幢樓下至少有一個充電電動車棚。
小區的118個電梯也全面安裝了梯阻及“五方對講系統”,只要電動車進入電梯,電梯將會自動報警,從根源上杜絕電動車入梯現象。但是,記者在小區內也看到,部分住宅樓道口仍有電動車亂停放和私拉電線的現象。
朱經理表示,柏莊物業陸續投入約200萬元的資金,用于整個小區的道路翻新和設備改造工作。“大的硬件的品質提升內容,關乎居民和公眾的方面,我們物業基本都已經進行了完善。后續我們將在做好設備維護管理的同時,把物業的服務意識、服務態度作為重點來強化提升。”
同時,他也表示,“針對不服從日常管理私拉電線的業主和零星的違停現象,物業會及時做好宣導引導,如果效果還是不明顯的話,后期將協同社區或者消防部門采取一些執法處置。”采訪中,朱經理還表示,后續也將繼續征求業主的意見,如果有哪些還能提升的工作,物業也會及時跟進和完善。
業主:“改觀明顯,確實花了錢”
針對小區的變化情況,大江資訊記者也采訪了柏莊春暖花開小區部分業主,他們普遍表示,近幾個月來,小區面貌改觀明顯。還有業主表示,“物業確實花了錢”。有業主對大江資訊記者說到,這幾個月來,物業公司劃定了“彩虹道”、增鋪路牙石、修繕了樓頂天臺護欄、增設電動車充電棚……“物業的確做了不少事情,相比之前,小區面貌的確改觀明顯”。
還有業主說,他更關心小區安全和停車秩序。據他了解,物業公司將小區視頻監控設備全部維修或換新,投入了較大成本、也收獲了明顯效果。小區的地下車庫原是一個“物業頑疾”,之前地庫昏暗潮濕、破敗不堪,這次物業公司下決心、投重金,以“掘地三尺”的方式對地下車庫進行改造和翻新,可以看出來“他們的確用了心、花了錢”!
不過也有業主對物業公司提出更高要求,他們表示,雖然小區環境越來越好,但是并不表示什么問題都沒有,單元樓門禁系統尚未啟用、部分住戶存在廚房下水堵塞、電動車充電棚依然滿足不了充電需求等問題依然存在,希望物業公司繼續努力,在業主的配合下,把小區變得更加美好。
▍記者:李婷維 田龍
▍編輯:葉荔
向含山縣城的公路像山腳下的褐色綢帶,將人帶到煙火家園。“前面就到縣城了”,司機師傅指著遠方的高樓說。轉彎時,整座縣城似乎是從山褶里滑出來的。難怪,含山因“群山列峙,勢若吞含”得名。
運漕古鎮位于含山縣境內,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這里的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因此知名度較低,但正是這種低調和寧靜,讓這座古鎮得以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風格。
蕪湖市加快推動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布局不斷完善。據市相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包括自用、專用及公用充電樁在內,全市新能源充電樁數量已達3.2萬多個。其中,公用充電樁方面,2022年以前(含2022年)全市僅有2030個公共充電樁;2023年新建2322個公共充電樁;2024年新建2115個公共充電樁;2025年預計新增1943個,實現了公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市、縣(區)、鄉鎮的全覆蓋,基本形成主城區“10分鐘充電圈”。據介紹,這些并不包括市場上各個企業零散建立的充電樁。
5月1日上午10時許,鏡湖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隊民警葉禮成和同事帶著機器警犬來到古城景區。隨著葉禮成的操作,機器警犬挺直"腰板",神氣十足地跟隨民警踏上巡邏之路,它行進時"噠噠噠"的腳步聲,加上不時扭動的腰身和頭部,模樣可愛,迅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