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春寒料峭。鳩江區沈巷鎮蔬菜基地內,農民們在忙碌著 ,田地里呈現一片綠油油的景象,還有來自省農科院的多名技術專家給我市蔬菜種植大戶“傳經送寶”。
丁大姐正在自家菜地里拔大蒜,裝入筐子里準備調到集鎮上賣。一行行大蒜長得粗壯蔥翠,拔出來的根莖透著新鮮的淡紅色,一看就非常好。“種了一畝地,每天都要上街賣,春天吃大蒜好,殺菌又提高免疫力。”丁大姐笑著說。這么多大蒜再過半個多月就要抽薹了,到時候就吃蒜苗,再過一些時日,大蒜就變成老蒜了,人們喜愛的蒜瓣就是這么來的。“現在露天菜主要是大蒜、青菜薹,少量的菠菜、香菜,品種不多。
”不遠處的蕪湖市德宏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一間間大棚里種滿了綠油油的菜苗或即將上市的菜。一排排青綠色的甘藍肆意地生長著,一棵棵看起來有點像卷心菜,一圃圃小蔥生機盎然,頭頂上還開了花苞,一筐筐鮮嫩的蘆筍被工人們采收下來。旁邊還有新種下去不久的豇豆、黃瓜、瓠子。“現在市場需求很大,我們的幾十個大棚種植了各種蔬菜,滿足人們對菜品豐富性的要求。
”公司人員奚軍虎說。附近的幾個農業基地,都在積極栽種各類蔬菜。“冬春季露天菜不多,我們基地更要加緊培育更多的菜品,過完春節了,工人們也都積極務工掙錢,現在基地里人氣很旺,每天銷往市場的菜很多。”一位基地負責人說。為了保障市民的菜籃子,穩定蔬菜生產,市種子管理站負責人王志好和多位來自省農科院的專家走進沈巷蔬菜基地,了解各位種植大戶的困難和需求,針對大戶們提出的栽種技術、病蟲害防治、集約化育苗等給出指導和建議。
向含山縣城的公路像山腳下的褐色綢帶,將人帶到煙火家園。“前面就到縣城了”,司機師傅指著遠方的高樓說。轉彎時,整座縣城似乎是從山褶里滑出來的。難怪,含山因“群山列峙,勢若吞含”得名。
運漕古鎮位于含山縣境內,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這里的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因此知名度較低,但正是這種低調和寧靜,讓這座古鎮得以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風格。
蕪湖市加快推動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布局不斷完善。據市相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包括自用、專用及公用充電樁在內,全市新能源充電樁數量已達3.2萬多個。其中,公用充電樁方面,2022年以前(含2022年)全市僅有2030個公共充電樁;2023年新建2322個公共充電樁;2024年新建2115個公共充電樁;2025年預計新增1943個,實現了公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市、縣(區)、鄉鎮的全覆蓋,基本形成主城區“10分鐘充電圈”。據介紹,這些并不包括市場上各個企業零散建立的充電樁。
5月1日上午10時許,鏡湖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隊民警葉禮成和同事帶著機器警犬來到古城景區。隨著葉禮成的操作,機器警犬挺直"腰板",神氣十足地跟隨民警踏上巡邏之路,它行進時"噠噠噠"的腳步聲,加上不時扭動的腰身和頭部,模樣可愛,迅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