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位于素有“皖江明珠,創新之城”之稱的蕪湖市,有著一片35平方公里的土地,逐漸成為投資從業的熱土、創新創業的沃土和成就夢想的樂土,它就是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蕪湖片區。3月30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隨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集中采訪活動組走進蕪湖片區。
片區發展從35平方公里土地上加速騰飛3月30日下午,在第二站蕪湖片區的新聞發布會上,蕪湖市副市長、安徽自貿試驗區蕪湖片區管委會主任(兼)賀東介紹了蕪湖片區建設情況。
賀東介紹,自去年9月24日揭牌以來,蕪湖片區按照“一個月內基本成型、兩個月內步入軌道、三個月內形成成果”的要求,全力推動蕪湖片區建設各項工作落地。“截至目前,蕪湖片區注冊企業 2404家,注冊資本總和累計369.6億元。落戶招商項目 132個、協議投資1569.8 億元,列入省發改委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優化升級專項行動計劃項目 15個、總投資549億元。”賀東說,其項目數和總投資額均在省內領先。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蕪湖自貿試驗區位于蕪湖市東北部,實施范圍35平方公里,其中包含2.17平方公里的蕪湖綜合保稅區和國家一類開放口岸蕪湖港2個國家級開放平臺。片區建設以建設一流內陸港口型和科技創新型自貿試驗區為目標,高標準啟動蕪湖片區規劃編制工作。賀東介紹,目前片區35平方公里概念性總規已初步成型,按照“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服務鏈四鏈融合”“航空港、鐵路港、陸港、江港四港聯動”思路,打造開放交流、智慧網聯、智能制造等應用場景,著力將蕪湖片區建設成高端資源要素高效配置中心。
片區政務服務創新載體落地:不打烊的“無人政務服務超市”
7x24小時無人值守自助服務區,提供15個部門、268項政務服務事項的自助辦理;全國首個通過區塊鏈賦能的“一站式辦結”綜合受理平臺解決方案家+無差別綜合窗口受理.....3月30日下午,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系列新聞發布暨集中采訪活動走進蕪湖片區綜合服務中心。
在現場,中心負責人李霆介紹,自貿試驗區蕪湖片區綜合服務中心于2021年1月11日進入試運營,承擔蕪湖片區企業和社會公眾有關綜合性政務服務等工作,充分利用“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無差別綜合窗口,實現“綜窗一次辦成、企業就近可辦、部門權屬不變”。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蕪湖片區以綜合服務中心為平臺支撐,這也標志著自貿試驗區蕪湖片區綜合性、可視化的政務服務創新載體正式落地。
綜合服務中心二樓的“無差別綜合受理”窗口。位于綜合服務中心一樓西側的7×24小時無人值守自助服務區,工作人員通過自助辦理工作臺向記者演示了整個操作流程,輕松實現智能導辦、視頻咨詢、人證核驗、材料智審、自助交件和呼叫服務等6大主題服務。而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政務服務工作臺創新集成了全球領先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無需屏幕等介質,即可將顯示界面呈現于空中,形成實像。用戶直接用手指點擊空中界面,便可以使用一切功能。“這是該技術首次運用于政務服務區域。”李霆介紹,疫情之下,無接觸辦理更加溫暖貼心。使用“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的智能政務服務工作臺。截至目前,綜合服務中心累計辦理業務1135件,幫辦代辦累計提供服務162件,全力打響“一網通辦”品牌、做優“一網辦成”體驗,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呂歡歡 攝影報道
向含山縣城的公路像山腳下的褐色綢帶,將人帶到煙火家園。“前面就到縣城了”,司機師傅指著遠方的高樓說。轉彎時,整座縣城似乎是從山褶里滑出來的。難怪,含山因“群山列峙,勢若吞含”得名。
運漕古鎮位于含山縣境內,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這里的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因此知名度較低,但正是這種低調和寧靜,讓這座古鎮得以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風格。
蕪湖市加快推動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布局不斷完善。據市相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包括自用、專用及公用充電樁在內,全市新能源充電樁數量已達3.2萬多個。其中,公用充電樁方面,2022年以前(含2022年)全市僅有2030個公共充電樁;2023年新建2322個公共充電樁;2024年新建2115個公共充電樁;2025年預計新增1943個,實現了公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市、縣(區)、鄉鎮的全覆蓋,基本形成主城區“10分鐘充電圈”。據介紹,這些并不包括市場上各個企業零散建立的充電樁。
5月1日上午10時許,鏡湖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隊民警葉禮成和同事帶著機器警犬來到古城景區。隨著葉禮成的操作,機器警犬挺直"腰板",神氣十足地跟隨民警踏上巡邏之路,它行進時"噠噠噠"的腳步聲,加上不時扭動的腰身和頭部,模樣可愛,迅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