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年的開始,軌道交通建設進展也越來越受人關注.近日,蕪湖市軌道交通1、2號線傳來新消息,一起來看看~
蕪湖軌道交通建設最新進展
近日,蕪湖市住建局公布蕪湖市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項目建設最新進展,蕪湖住建局表示,截至1月底,軌道交通1號線車站24座土建主體全部完工、區間24段下部結構全部完成。
白馬山車輛基地土建工程完成100%;保順停車場土建工程完成100%;PC軌道梁預制完成2889榀,已全部完成;架設完成2889榀,已全部完成。
接觸軌安裝完成30.21條公里,完成19.92%;變電設備基礎預埋件安裝完成160套,占比26.40%;變電設備安裝完成181臺,占比23.94%;變壓器安裝完成18臺,完成23.08%。
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車站11座土建主體全部完工、區間10段下部結構全部完成;夢溪路車輛基地土建工程完成100%;PC軌道梁預制完成1522榀,已全部完成;PC軌道梁架設完成1522榀,已全部完成。
接觸軌安裝累計完成15.67條公里,占比18.51%;變電設備基礎預埋件安裝累計完成105套,完成31.62%;設備安裝累計完成105臺,占比31.62%;變壓器安裝累計完成12臺,占比32.43%;政務中心主所生產綜合樓累計完成1166.36㎡,完成36.08%;高架區間道岔安裝累計完成3組,完成50%;夢溪路車輛基地道岔安裝已全部完成。
蕪湖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
蕪湖單軌交通項目是國內首個連續鋼構跨座式單軌制式,不同于大家所熟知的地鐵,單軌多數采用是高架形式,車體是通過橡膠輪胎騎在軌道梁上運行,也是首個一次開通就采用全自動無人駕駛模式,應用了國內多項先進的創新技術。
目前蕪湖軌道交通設定了兩條線路為1號線和2號線。1號線為南北走向骨干線,北起保順路站、南至白馬山站,全長30.410km。全線高架敷設,共設25座車站,均為高架站,其中換乘站3座。
1號線全線平均站間距1.245km,最大站間距2.176km,位于衡山路站與龍山路站區間;最小站間距0.746km,位于赭山路站與赭山公園站區間。
途經火車站與汽車站、高校、市中心步行街、美食街以及赭山公園、方特一期等景區。
蕪湖軌道交通2號線整體呈東西走向,一期工程西起北京路站,東至萬春湖路站,線路全長15.787km。全線共設高架站10座、地下站1座。
全線平均站間距1.547km,最大站間距2.538km,位于萬春湖路站至夢溪路站區間;最小站間距0.815km,位于政務中心站至云從路站區間。途經蕪湖火車總站、高校、市政府以及方特、雕塑公園等景區。
2號線二期工程線路全長14.374km,共設站8座,其中高架站7座,地下站1座,東起北京路站,經申元街站(地下站)、商貿中心站、經二路站、經三路東站、經三路西站、經四路站、緯三路站,最終到達江北火車站。
據悉,蕪湖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一期工程全長46.247km,共設車站35座(高架站34座,地下站1座)。一期工程完工之后,將形成的是“T”字型軌道線網,并計劃于2021年年內開通運營。
蕪湖軌道交通緣何“青睞”輕軌?
作為全國第40個獲批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蕪湖軌道交通建設沒有選擇地鐵,而是采用全新的輕型跨座式單軌系統,這又是為何呢?
據悉,軌道制式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歷經2年多的實地調研、充分比選,蕪湖市相關部門最終確定軌道交通制式為跨座式單軌。
專家認為,單軌系統比地鐵占地空間更小,爬坡能力更強,具有建設周期短、轉彎半徑小、噪音小等特點,更適合蕪湖的地質和交通條件,單軌不僅能提供快速、經濟的城市交通方案,而且更加環保。
蕪湖之所以選擇輕軌而不是地鐵,既是結合自身實際,也是呼應時代需求。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我國現階段軌道交通建設“宜地面不高架,能高架不地下”。
而且跨座式單軌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80公里,運能運量適用于城區人口100至300萬的城市骨干線路需求,與蕪湖的城市發展特點較為契合。
對于蕪湖來說,輕軌縮短了城市組團之間的距離,促進要素快速流動,助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繼而完善城市功能,讓蕪湖更好地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同時,作為安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橋頭堡”,蕪湖圍繞軌道交通建設,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吸引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落戶。未來的蕪湖,必將更加美好,成為一個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的現代化濱江大城市。
向含山縣城的公路像山腳下的褐色綢帶,將人帶到煙火家園。“前面就到縣城了”,司機師傅指著遠方的高樓說。轉彎時,整座縣城似乎是從山褶里滑出來的。難怪,含山因“群山列峙,勢若吞含”得名。
運漕古鎮位于含山縣境內,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這里的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因此知名度較低,但正是這種低調和寧靜,讓這座古鎮得以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風格。
蕪湖市加快推動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布局不斷完善。據市相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包括自用、專用及公用充電樁在內,全市新能源充電樁數量已達3.2萬多個。其中,公用充電樁方面,2022年以前(含2022年)全市僅有2030個公共充電樁;2023年新建2322個公共充電樁;2024年新建2115個公共充電樁;2025年預計新增1943個,實現了公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市、縣(區)、鄉鎮的全覆蓋,基本形成主城區“10分鐘充電圈”。據介紹,這些并不包括市場上各個企業零散建立的充電樁。
5月1日上午10時許,鏡湖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隊民警葉禮成和同事帶著機器警犬來到古城景區。隨著葉禮成的操作,機器警犬挺直"腰板",神氣十足地跟隨民警踏上巡邏之路,它行進時"噠噠噠"的腳步聲,加上不時扭動的腰身和頭部,模樣可愛,迅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