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蕪湖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753億元,增長3.8%。
2021年,蕪湖地區生產總值預期目標比上年增長8.5%左右。也就是說,按照8.5%的增速計算,2021年我們將沖擊4千億GDP的新臺階,達到4072億元。8.5%,難度很大。但是既然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就不得不完成!因為在激烈而殘酷的區域競爭格局中,容不得我們作過多逗留和徘徊。
從全省來看,2020年安徽GDP增速達到了3.9%,居全國第4位。去年是蕪湖罕見的經濟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年份。
2021年,全省的GDP增速要達到8%。實現這一目標,作為“第二城”的蕪湖,必須作更大貢獻。
另外需要看到,當前大部分兄弟地市的兩會已經開完;通過他們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一窺各城市在2021年乃至“十四五”的雄心壯志。我們來看一看“老大哥”合肥,以及緊隨我們身后的滁州。
2020年,合肥市GDP總量首度破萬億,達到10045.7億元,增長4.3%,使其成為安徽省唯一一個GDP總量超過1萬億元的地級市。今年,合肥的預期目標是增長8%,繼續保持“加速度”快進態勢。
2020年,滁州完成地區生產總值是3032.1億元,增長4.4%,增速位于全省第一。今年,他們的目標是增長8.5%以上,氣勢依然咄咄逼人。
整體來看,合肥、蕪湖、滁州穩居全省前三位置。但是合肥在總量、人均、名義增速三個方面全部遙遙領先,其總量已是蕪湖的2.5倍還多。合肥之后,蕪湖和滁州處于3000億一檔,差距并不明顯。
如果單看2020、2021年的經濟情況,或許我們還能為目前所處的位次而略感欣喜。但是,從“十四五”遠景目標看,每座城市都是“雄心勃勃”,“野心不小”。
合肥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GDP總量力爭達到1.6萬億元,在全省首位度穩步提升,人均生產總值進入長三角城市前十,綜合實力邁入全國城市二十強并力爭前移。
滁州提出,“十四五”末,全市經濟總量突破5000億元、財政收入突破600億元、人均GDP達到長三角平均水平的80%以上、躋身全國前80強。兩座城市就像加大油門奔馳的列車,設置的目標越來越遠,自我挑戰越來越大。
這就好比在一個班里上課的同學,成績最好的(合肥)已經瞄準了北大、清華,進步很快的(滁州)致力于考上一所985學校。作為底子不錯、學習一直優等的蕪湖,未來到底要怎么進步、立志考入怎樣的一所名校呢?
“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絕不是玩笑話。
當然,這還只是同班同學間的比較。放在全校來看,長三角的各座城市哪一座不是藏龍臥虎、各懷絕技,哪一座不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至于上海、杭州這樣的城市,早已發展成為全國的標桿,開始放眼全球進行競爭比對了。
“跳出蕪湖看蕪湖”,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今年我們的GDP必須設置為8.5%的增速目標。即使按照這樣的較高增速保持5年,“十四五”末也只能達到5600多億元,仍不及合肥1萬億之后的“零頭”。
形勢之急,難以想象。惟有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堅定發展決心,充滿奮斗激情,才能不被飛速發展的時代所拋棄,才能不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盛名!
危機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刺傷人,也能成就人。關鍵是,看人的態度和行動。
毫無疑問,“十四五”將是蕪湖“二次創業”、砥礪奮進的五年。固然前行的道路上布滿荊棘和各種不可預測的阻礙,但真正的強者,不懼困難,不懼挑戰,骨子里是要強的不服輸的。
我們既不盲目自大,但也不可妄自菲薄。在戰術上重視對手,在戰略上自我尊重。誠如3月8日市政府工作報告所言——
“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的實施,為蕪湖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風口,“十四五”將迎來發展機遇最集中顯現的五年;
省委、省政府始終對蕪湖厚愛有加,明確支持蕪湖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自貿試驗區、江北新區、全域孵化區、航空貨運全球樞紐港等重大發展平臺落子蕪湖,為我們增添了走在前列的信心和決心,“十四五”將迎來改革創新最前沿實踐的五年;
商合杭高鐵、蕪宣機場、蕪湖港“兩中心一樞紐”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成運營,為蕪湖更好融入雙循環提供了要素流動支撐,“十四五”將迎來區位優勢最集中釋放的五年。“時來易失,赴機在速。”
站在這樣的歷史機遇前,我們沒有理由說“不行”,沒有理由不挺身而出,在區域競爭協作格局中,發出蕪湖聲音,展示蕪湖力量,表明蕪湖姿態。
8.5%,蕪湖必須行!一定行!
全媒體記者 張申尚
向含山縣城的公路像山腳下的褐色綢帶,將人帶到煙火家園。“前面就到縣城了”,司機師傅指著遠方的高樓說。轉彎時,整座縣城似乎是從山褶里滑出來的。難怪,含山因“群山列峙,勢若吞含”得名。
運漕古鎮位于含山縣境內,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這里的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因此知名度較低,但正是這種低調和寧靜,讓這座古鎮得以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風格。
蕪湖市加快推動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布局不斷完善。據市相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包括自用、專用及公用充電樁在內,全市新能源充電樁數量已達3.2萬多個。其中,公用充電樁方面,2022年以前(含2022年)全市僅有2030個公共充電樁;2023年新建2322個公共充電樁;2024年新建2115個公共充電樁;2025年預計新增1943個,實現了公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市、縣(區)、鄉鎮的全覆蓋,基本形成主城區“10分鐘充電圈”。據介紹,這些并不包括市場上各個企業零散建立的充電樁。
5月1日上午10時許,鏡湖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隊民警葉禮成和同事帶著機器警犬來到古城景區。隨著葉禮成的操作,機器警犬挺直"腰板",神氣十足地跟隨民警踏上巡邏之路,它行進時"噠噠噠"的腳步聲,加上不時扭動的腰身和頭部,模樣可愛,迅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