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江區經濟開發區盤活低效閑置用地的廠房。人民網 張俊攝
去年9月底簽訂合同、11月份拍下廠房、12月開始裝修,計劃今年3月底開始投產,滿打滿算6個月時間,落戶蕪湖市鳩江區的深圳火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就完成了項目落地。
“之所以進展如此順利,得益于鳩江區促進低效閑置用地再利用的政策。”春節過后,一直忙得連軸轉的火樂科技總經理助理朱鵬如是說。
土地資源是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的核心要素,更是推動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的空間載體。當前,隨著蕪湖市鳩江區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一邊是新引進項目的用地緊張,一邊是少數企業無力開發而造成的土地長期“沉睡”。
為破解這一用地矛盾,蕪湖市鳩江區從清理閑置和低效工業用地入手,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走進裝修一新的火樂科技廠房,環氧地坪已經完成,設備正在加緊安裝,“產線架起來后,就把生產基地從河南安陽遷至蕪湖鳩江,今年力爭產值突破5億元。”朱鵬說。
如今,落戶鳩江經濟開發區的火樂科技,是鳩江區通過盤活閑置低效用地進行“騰籠換鳥”的一個典型。
火樂科技是一家從事智能新型顯示生產的企業,原來這個地塊屬于歐凱羅博特公司,在建設廠房過程中,因為出現資金斷裂,企業陷入困境。經過政府部門和企業反復溝通,火樂科技通過競拍取得該企業25畝低效用地,涵蓋三棟毛坯廠房。
朱鵬告訴記者,通過實地勘測,原有廠房雖然沒有裝修,但層高、面積均符合火樂科技生產需求,直接拍下加以改造即可投產,在時間周期上遠遠少于拿地新建廠房。
“企業發展需要土地、產業升級需要土地、招商引資更需要土地。”蕪湖市自然資源規劃局鳩江分局副局長朱漢升說,一邊是土地資源稀缺的事實,一邊是存量閑置和低效用地的客觀存在,在現有條件下,盤活閑置低效用地資源,是拓展發展空間的首選。
“火樂科技通過購買閑置廠房,不僅得以擴大生產規模,還讓廠房原業主減少損失,更盤活了一度閑置的廠房。”鳩江經濟開發區項目服務部部長徐波繼而補充道。蕪湖銳冠科技廠房內,工作人員正在裝配棉紡找頭機。人民網 張俊攝
和火樂科技一樣,專門為紡織客戶提供智能技術核心的蕪湖銳冠,通過政府牽線,從海拓志永公司租下15000平方米低效廠房,用于企業生產。
“之所以選擇從杭州來到蕪湖,一方面因為杭州廠房面臨拆遷,另一方面看中了鳩江區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勢頭。”蕪湖銳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群坦言。
雖然都是盤活低效閑置工業用地,但與火樂科技轉讓購買的方式不同,蕪湖銳冠是以租賃的形式,從上家企業手里租下廠房。盡管如此,卻同樣達到了盤活的效果。
長期以來,如何破解土地資源緊缺的問題?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通過“一地一策”清理盤活,讓一些供而未用、用而低效的存量土地重新煥發生機,正成為當下鳩江區的選擇。
為了讓有限土地資源實現集約高效利用,鳩江區不僅成立了促進低效工業用地再開發利用領導小組,還建立區領導牽頭的協調推進機制,并制定《鳩江區促進低效工業用地再開發利用的若干政策》。
“目的就是盤活低效閑置土地,幫助困難企業‘解套’紓困。”朱漢升表示,“地塊盤活了,企業資產也就盤活了,可以更好地發展壯大,對于企業、政府來說是雙贏的結果。”
“政府部門從中搭橋,讓閑置土地的一方及時止損,急需土地的一方則上馬新項目,一舉兩得。”朱漢升表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盤活存量,實現用地“二次開發”,還有利于提升區域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經初步梳理,鳩江區現存低效閑置用地企業30家,涉及閑置、低效土地面積約1300畝。2020年以來,該區通過收回、轉讓、租賃等多種方式盤活低效用地面積407畝,正在商談盤活低效工業用地3宗、面積880畝。
向含山縣城的公路像山腳下的褐色綢帶,將人帶到煙火家園。“前面就到縣城了”,司機師傅指著遠方的高樓說。轉彎時,整座縣城似乎是從山褶里滑出來的。難怪,含山因“群山列峙,勢若吞含”得名。
運漕古鎮位于含山縣境內,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這里的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因此知名度較低,但正是這種低調和寧靜,讓這座古鎮得以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風格。
蕪湖市加快推動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布局不斷完善。據市相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包括自用、專用及公用充電樁在內,全市新能源充電樁數量已達3.2萬多個。其中,公用充電樁方面,2022年以前(含2022年)全市僅有2030個公共充電樁;2023年新建2322個公共充電樁;2024年新建2115個公共充電樁;2025年預計新增1943個,實現了公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市、縣(區)、鄉鎮的全覆蓋,基本形成主城區“10分鐘充電圈”。據介紹,這些并不包括市場上各個企業零散建立的充電樁。
5月1日上午10時許,鏡湖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隊民警葉禮成和同事帶著機器警犬來到古城景區。隨著葉禮成的操作,機器警犬挺直"腰板",神氣十足地跟隨民警踏上巡邏之路,它行進時"噠噠噠"的腳步聲,加上不時扭動的腰身和頭部,模樣可愛,迅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